
一个号称奉行“专守防卫”的国家,为何要在三年内将防卫预算从五万亿日元飙升到七万亿?
这些天文数字般的真金白银,究竟流向了何方?
答案藏在一份越来越长的“购物清单”里。打开这份清单,你会发现上面赫然写着:战斧巡航导弹、高超音速武器研发、航母化改造……每一项都散发着浓烈的进攻性气息。
这就像你家邻居,嘴上天天喊着“我只扫自家门前雪”,背地里却在疯狂囤积开山斧和攻城锤,这画面怎么看怎么诡异。
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算盘了,而是明晃晃地摆在了桌面上。
日本的种种举动,早已超越了“自卫”的范畴,其真实意图,恐怕连他们自己都懒得再精心包装。
然而,在他们摩拳擦掌,盘算着如何介入他人家事的时候,似乎忘记了一件顶重要的事:先掂量一下对手手里攥着什么样的王牌。
我们先不说别的,聊点实在的,聊聊钱和生意。
很多人觉得国际博弈就是军舰对大炮,其实不然,很多时候,还没等炮弹出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已经打响了。
这第一张王牌,就是经济“杀手锏”,它的冲击波,可比导弹飞得快多了。
还记得2010年的那场风波吗?
因钓鱼岛争端,中国按下了稀土出口的“暂停键”。
瞬间,日本的高科技产业就像被掐住了脖子,从丰田的混合动力汽车到松下的电子产品,许多生产线都面临断供风险,整个业界一片哀嚎。
那一次,日本才真切体会到,原来供应链的另一端,攥着的是足以让其经济“休克”的开关。
时至今日,中国的这张经济王牌分量更重了。
根据最新的贸易数据,中国早已稳坐日本最大贸易伙伴的宝座,双边贸易额动辄就是几千亿美元的体量。
这意味着,从日本马路上跑的汽车,到民众手里用的家电,再到赴日旅游贡献的滚滚财源,无数产业链条的神经末梢都深深地扎根在中国市场。
一旦这根链条被斩断,其后果绝不是青森县的苹果堆满仓库那么简单,而是会引发一场席卷日本汽车、电子、化工、旅游等各大支柱产业的经济海啸。
有研究机构做过推演,如果中日贸易发生严重倒退,日本的GDP将面临灾难性的下滑。
这种痛,是实实在在的,会直接传导到每一个企业和家庭。
所以说,当某些日本政客在国会高谈阔论时,他们或许应该先问问本国的企业家和民众,是否愿意为他们的政治妄想,赔上自己的饭碗和未来。
当然,如果有人觉得经济账可以不算,非要往军事冒险的悬崖边上冲,那我们就要亮出第二张王牌了——法律的“紧箍咒”。
这张牌,白纸黑字,清清楚楚,那就是2005年就已经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
我不想跟你拽那些晦涩的法律条文,咱们就把它说得通俗点:这就是国家划下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天条”,一道通了电的高压线。
这部法律明确规定了,在什么情况下,国家可以动用“非和平方式”。
其中,就包括了“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
你品品这句话,“重大事变”这四个字,包罗万象,而外国势力的公然武力介入,毫无疑问是其中最严重的一种。
国内顶尖的法学专家早就解读过,这部法律的存在,意味着中国的军事反击行动,将不再仅仅是政治表态或外交辞令,而是有坚实国内法支撑的国家意志。
它赋予了国家在主权和领TA完整受到根本性威胁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最高合法性。
所以,当日本自民党政调会长高市早苗,轻飘飘地说出那句“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暗示要武力干涉时,她触碰的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感情,更是这部早已悬在所有分裂势力和外部干涉势力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一旦启动,中国的还击将是雷霆万钧,且名正言顺。
聊完了经济和法律,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最硬核的那张牌,也是让一切“介入”图谋都将沦为空谈的终极底气——军事上的“定海神针”。
这些年,大家可能在新闻里经常看到“东风快递,使命必达”这样的调侃。
这句网络热词背后,是中国火箭军令人生畏的强大实力。
被外界称为“航母杀手”的东风-21D,以及覆盖范围更广、号称“关岛快递”的东风-26,它们的存在,彻底改变了西太平洋地区的游戏规则。
这些国之重器,具备对第一岛链乃至第二岛链内的大型水面舰艇进行精确打击的能力。
这意味着,任何试图靠近台海的外国舰队,从理论上讲,都将时刻处于被“瞄准”的状态。
这已经不是二战时期那种大炮巨舰的对决,而是一种非对称的、一击致命的现代战争逻辑。
与此同时,解放军的舰机绕台巡航已经像家常便饭一样常态化,国产航母“福建舰”的海试画面一次比一次震撼,各种新型登陆舰、驱逐舰如下饺子般列装部队。
这一切共同构建起了一张水面、水下、空中、太空和信息网络五位一体的天罗地网。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自卫队那些所谓的“救灾”演练,所谓的“护卫美军舰艇”方案,在真正的体系对抗面前,又能有多大胜算?
恐怕连他们自己心里都没底。
中国的军事准备,从来不是为了炫耀武力,而是为了确保在最坏的情况下,有能力让任何敢于伸手的势力,都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
现在,让我们把这三张王牌——经济“杀手锏”、法律“紧箍咒”和军事“定海神针”——都摆在桌面上,再回过头来看高市早苗那番“豪言壮语”,以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那句掷地有声的“武力介入即侵略,中方必将迎头痛击”。
你就会发现,中方的回应,不是一时的情绪宣泄,更不是虚张声势的口头警告。
这背后,是深厚的经济实力、坚实的法理依据和强大的军事能力在做支撑。
这是一种基于绝对自信的最后通牒:底线已划定,后果已言明。
时代真的变了,剧本也早该换了。有些人总想翻拍八十多年前的老电影,却忘了今天的中国,早已是那个有能力决定最终结局的制片人。
在线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