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机制惠企利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措施(第八批)》。本批措施聚焦自然资源资产优化配置、产业用地灵活供应、工商业用地使用权续期、存量房与商办用房盘活等领域,推进政策创新。同时,以打造“15分钟生活圈”“运动圈”为目标,拓展多元化公共服务场景,营造全龄友好型高品质生活空间。此外,围绕地下车库、临时用地等小切口持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效率。
为企业降本增效,激活发展新动能
在企业用地成本与经营压力缓解上,本批措施给出“真金白银”的解决方案。产业用地供应打破传统限制,将长期租赁、弹性年期出让等灵活方式,从工业用地拓展至物流仓储、全自持商业服务业用地,以及营利性科研、教育、医疗等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企业可根据自身生命周期选择适配方案,大幅降低初始用地成本。针对工业项目,第八批措施允许分期无息缴纳出让金,首付仅需50%,余款12个月内付清,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符合条件的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与产业用地,还可申请土地使用权续期,为企业长期稳定投资“保驾护航”。
存量资产盘活政策则为企业开辟“增收通道”。在一手住宅去化周期较短的区域,企业自持住房可补缴出让金转为可售住房,快速回笼资金;存量商办物业经评估后,既能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也可通过自主招商、以商引商的方式入市,企业从“房东”变“招商合伙人”,同时严格管控分割销售,兼顾效益与规范。此外,工业、仓储项目内的生产配套设施审批进一步简化,室外传输带、污水池等设施,以及建筑面积不超过100平方米的配电室、水泵房等,均无需单独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让企业“少跑腿、快投产”。
为民生提质升级,打造宜居新空间
“十五运”将至,本批措施围绕市民“15分钟生活圈”“运动圈”需求,在公共服务与空间利用上做足文章。体育设施建设突破场地限制,公园绿地、桥下空间、储备用地等“金角银边”均可改造为开敞运动场地,无需单独申请规划条件,也不计入原地块容积率。公共服务设施则探索“公益+便民”运营新模式,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可按比例配套咖啡厅等便民服务设施——总计容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下的按不超10%配置,3万平方米以上的按不超5%配置。
此外,乡村地区用地面积不超200平方米的公厕、停车场,以及生态景观、栈道、观景平台等,在符合规划且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免于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加速乡村便民设施落地;地下停车场建设则创新“地上权属不变,地下分层确权”模式,允许在道路、公园等公共设施用地地下建设停车场,新增50泊位以上的还可配建不超20%的自持经营性设施,既缓解“停车难”,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政务服务再提速,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
为让企业群众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本批措施在政务服务优化上持续发力。不动产登记推出多项便民举措:地下空间可分层或单独确权,保障企业开发权益;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实现“全城通办”,与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的高频业务“跨城通办”;已查封不动产经法院准许可“带封过户”“带封融资”,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针对此前政策落地中“不知如何用、不知去哪办”的问题,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专门设立“规划和自然资源惠企利民措施兑现咨询服务”事项,将1至8批措施纳入清单化管理,明确申请条件、办理时限,企业群众通过“一个窗口、一套材料”即可申请,部门同步跟踪督办并引入满意度评价,确保政策从“纸面”落到“地面”,真正实现“惠企利民无死角”。
文|记者唐培峰通讯员穗规资宣
在线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