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回春丹乐队主唱在钦州春回音乐节的舞台上深情“告白”,当绿野音乐节的音符在青秀山草坪上随风跳跃,当南丹群山田野间奏响“摇滚+非遗”的奇韵……音乐节正以其澎湃的感染力,在广西大地上谱写文旅融合的崭新乐章。
如何将这股“跟着音乐去旅行”的澎湃潮流转化为持久的产业动能?广西各地正以实践作答。
深挖在地文化,塑造独特灵魂是破题关键。实践反复证明,唯有根植本土,音乐节才能脱颖而出。南丹县将瓦依那乐队的质朴气质与本地民族元素深度融合,创造“摇滚+非遗”这一独特在地表达;钦州市巧妙依托回春丹乐队的本土号召力,将“北部湾的一颗灵丹妙药”与“滨海运河城”的城市特质深度链接,实现“一个音乐节,带火一座城”的奇效……实践表明,音乐节之“魂”并非简单引进,而在于深掘地方文化基因与独特禀赋,从而获得无可替代的辨识度与吸引力。期待更多地区深掘自身文化富矿,提炼独特文化符号,形成可复制、可持续的IP资源库,让每场音乐节都成为地方气质的生动注脚。
打造复合场景,延伸消费链条是核心动能。音乐节的价值远超舞台。南宁绿野音乐节以音乐为引流主线,串联起非遗、旅游景点、美食市集、潮玩品牌等多元业态,形成“美景+音乐+潮玩+美食+社交”的复合消费场景,拉动旅游相关经济收益约750万元;钦州精心设置文创集市、特色美食街区及品牌互动区,更推出住宿、餐饮、景区门票等多重“宠粉”优惠,实现了音乐、文化、旅游、商业消费的深度融合……音乐节的“流量”唯有注入精心设计的多元消费场景,方能切实转化为经济“增量”。因此,要推动“音乐节+”行业联盟建立,鼓励景区、酒店、餐饮、文创机构与音乐节主办方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打造跨行业消费生态链,让“流量”真正转化为全域“增量”。
展开剩余46%强化政策协同,完善服务支撑是坚实保障。产业繁荣离不开沃土。广西以《2025广西旅游年活动实施方案》为纲,推出“跟着演出游广西”活动,为音乐节类演出给予每场不高于150万元或每项不高于300万元补助,并优化审批流程。文化惠民卡政策更是直接惠及本地及外省观众,有效激活了消费潜力。南丹县虽处偏远山区,却以高铁站接驳、免费停车露营、场内提供免费米酒凉茶等实打实的暖心服务,弥补交通短板,赢得乐迷“诚意天花板”的赞誉。实践充分证明,服务温度是产业持续发展的隐形根基。期待建立“音乐节服务标准体系”,推动文化惠民卡覆盖更多县域;同时加快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让服务的温度成为广西音乐节最动人的底色。
当前,“以演带游、以游促消”的新生态已在八桂大地初具规模。从南宁2025绿野·BroHigh音乐季拉动旅游相关经济收益约750万元,到2025年钦州春回音乐节带动全市限上住宿业消费超500万元,再到2025南丹音乐节创造1597万元旅游消费——数字背后,是“音乐+文旅”模式的蓬勃生命力。随着下半年桂林山水音乐节、北海银滩音乐节陆续登场,“多点开花”的格局已然显现。
面向未来,当以政策为指挥棒,深植文化根脉,精心编织消费链条,以贴心服务奏响共鸣,方能让音乐节这朵“单点”绚烂之花,催生“百花齐放”的满园春色——使广西成为“跟着音乐去旅行”的真正目的地与产业高地。当每个县域都能找到自己的“大地轰鸣”,当每座城市都能谱写独特的“风生水起”,八桂大地的文旅新乐章必将响彻云霄。(黄宗跃)
发布于:北京市在线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